新加坡四地投放沃尔巴克蚊控登革热扩散

新加坡环境局(NEA)宣布,计划于12月起在四个新增地点释放携带沃尔巴克细菌的埃及伊蚊,进一步巩固防控登革热的努力。这四个地点包括马西岭、伍德兰以及加基武基-肯班岗区和勿洛区,预计将使沃尔巴克蚊子的防治范围覆盖660,000户家庭。 新加坡高级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国务部长Janil Puthucheary于11月24日透露,此次扩展将从12月16日开始在马西岭及部分伍德兰、加基武基-肯班岗区域投放蚊子,随后12月17日延伸至勿洛区。该计划旨在通过释放携带沃尔巴克细菌的雄蚊与野生雌蚊交配,阻断蚊卵孵化,降低蚊虫密度。 由于雄性蚊子只以植物汁液为食,不会叮咬人类,也不会传播病毒,释放活动对民众无害。地点选择基于历史登革热疫情风险及蚊子种群密度,以提升防控效果。参与区域居民每周可见两次蚊虫投放行动。 自2016年项目启动以来,沃尔巴克蚊的释放已在多个区域进行,有效减少登革热传播风险。根据研究,相关地区艾蚊数量下降达80%至90%,同时邻近区域居民感染风险也降低约45%。 Puthucheary指出,项目沃尔巴克虽显著减少传染率,但仍非万能,同时呼吁公众持续践行防蚊措施,如打破硬土地面、清理花盆积水、倒置水桶、换水及保持屋顶排水沟清洁,并使用BTI杀虫剂。 截至2025年第46流行周,国家环境局报告的新加坡登革热病例数为3,776起,仍有零星活跃疫区,但目前无大型爆发。新加坡目标至2026年底,沃尔巴克蚊防控范围覆盖全岛50%家庭,即约80万户。 这项科技与公共卫生结合的方案标志着新加坡对抗登革热的创新步伐,同时强调社区配合与持续防范的重要,共同构建更安全的生活环境。

Comments

No comments yet. Why don’t you start the discussion?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