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扩大释放沃尔巴克虫蚊,强化登革热防控

新加坡环境局(NEA)宣布,携带沃尔巴克虫的雄性埃及伊蚊将在12月中旬扩散至包括马西岭、树林尾、勿洛和加基武吉-肯邦岸四个新增区域,以进一步控制登革热疫情。这一举措将使“沃尔巴克虫计划”覆盖的家庭总数提升至约66万个,占全国住户的显著比例。

该计划通过释放感染了沃尔巴克虫细菌的雄性埃及伊蚊,利用其与雌蚊交配但不产生可孵化后代的生物机制,有效降低蚊虫繁殖率。值得注意的是,雄性蚊子仅吸食植物汁液,无叮咬行为,因此无传播疾病风险。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事务高级国务部长表示,新增的四个释放地点是基于以往的登革热风险和蚊虫密度数据选定,居民可预期每周两次接受雄性蚊子释放。政府计划到2026年底,将“沃尔巴克虫计划”覆盖率提升至全岛住户的一半,约80万个家庭。该目标首次由环境部长在去年公布,显示政府在公共卫生防控上的持续投入。

自2016年项目启动以来,新加坡在多个地区持续投放携带沃尔巴克虫的蚊子。去年10月,计划已扩大至实龙岗中区、实龙岗北、裕廊东和裕廊西等五个区域。卫生数据显示,这项生物控制措施令实验区域的埃及伊蚊数量减少80%至90%,居民感染登革热的风险降低70%以上。邻近区域的感染概率也相应降低约45%。

尽管取得积极成效,相关官员强调,沃尔巴克虫计划并非彻底根除登革热的万能工具。公众仍需持续遵循官方推荐的“B-L-O-C-K”防蚊措施,包括定期翻动、清除积水容器、更换花瓶水及保持屋顶排水沟畅通,并在适当处投放BTI杀虫剂,以防止埃及伊蚊滋生。

截至2025年第46周,新加坡报告了约3,776例登革热病例,且目前仅有五个活跃病例群,且各群感染人数均少于10人,显示疫情整体受控。随着项目区域的持续扩大及防控措施的加强,政府期望有效降低登革热对民众健康的威胁,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Comments

No comments yet. Why don’t you start the discussion?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