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10月核心通胀攀升至1.2% 创2025年新高

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10月份新加坡核心通胀率显著攀升至1.2%,较前月的0.4%大幅上升,创下今年以来的新高。此次通胀上行主要由健康保险、食品和零售产品价格的持续上涨所推动,同时电力及燃气价格的下跌幅度有所收窄。核心通胀此前数月均保持在1%以下,最后一次超过该水平还要追溯到2024年12月,当时核心通胀率达到1.7%。

在月度环比方面,核心价格在10月上涨了0.5%,显示物价整体呈现上涨趋势。总体通胀率(CPI-所有项目,一般消费者物价指数)从9月份的0.7%提升至10月的1.2%,主要源于私人交通费用的加速上涨,但按月度计算则表现为持平。

行业方面,服务领域的通胀率大幅上扬,从9月的0.3%跃升至10月的1.8%,反映医疗保险、医疗服务费用以及假期支出的上升趋势。电力与燃气价格的下降速度放缓,减轻了整体通胀的缓解效果。食品价格同比上涨至1.2%,主要由非熟食类食品价格上涨带动。零售及其他商品领域通胀同样有所回升,从0.3%增加至0.4%,归因于服装、鞋类及个人物品价格的提高。私人交通方面,通胀率轻微上升至3.8%,主要受汽车价格持续上涨影响。住宿通胀小幅回落至0.3%,源于住房租金上涨速度放缓。

经济分析师认为,10月通胀的显著回升表明通胀率可能已见底。OCBC全球市场策略负责人Selina Ling指出,近期通胀数据充分解释了为何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在2025年7月和10月暂缓放宽货币政策,并预计在2026年1月的货币政策声明中政策将继续维持现状。Ling女士同时强调,虽然进口成本仍在下降,但降幅趋缓,区域通胀预计将有所回升,2026年原油价格下跌幅度较2025年更为有限。

同样持谨慎态度的DBS高级经济学家Chua Han Teng表示,尽管核心与整体通胀均低于2%,仍维持在可控范围内,符合国内价格稳定预期。他指出,核心通胀见底时间点与第三季度强于预期的经济增长同步,支撑了MAS维持货币政策不变的决定。预计2026年核心通胀将维持在0.5%至1.5%左右,货币政策空间依然充足,以应对全球环境中的不确定因素。

展望未来,MAS和贸易及工业部(MTI)持续预测进口成本将继续下降,但降幅减缓。全球原油价格预计2026年将较2025年更为缓慢下跌,整体区域通胀则可能小幅回升。国内方面,过去一段时间减缓通胀的行政因素预计将逐步减弱,单位劳动力成本有望随生产力恢复而上升,私人消费需求保持稳定。

MAS和MTI预计,2025年核心通胀将维持在约0.5%,2026年将提高至0.5%-1.5%;而总体消费者物价指数通胀率2025年预计在0.5%-1%之间,2026年则介于0.5%-1.5%。不过,两部门也警示,通胀前景存在不确定性,地缘政治引发的供应链冲击可能导致进口成本迅速上涨;相反,全球需求若显著疲软,核心通胀可能长期维持较低水平。同时,若全球油价大幅下降,也能在短期内抑制物价上涨速度。

整体来看,新加坡10月通胀数据反映出经济价格压力有所上升,但仍处于可控范围,未来货币政策将继续灵活应对全球及本地经济形势变化,确保市场稳定和价格合理。

Comments

No comments yet. Why don’t you start the discussion?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